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产品优势

火狐体育网页入口/  

场景理论视角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探索

发布时间:2024-02-03 02:54:20 来源:和火狐类似体育平台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愈发强烈,需要通过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来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品质。然而,社区老年文化建设面临一系列问题,既有的研究方法与模式难以解决,需要引进新的思想与模式,转变文化建设的方式,突出文化价值观地位,从民间传统文化与外国理论中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场景理论主张将消费倾向的文化活动视为社区发展的动力,倡导场景要素的整体化研究,通过营造文化价值观吸引居民聚居,推动城市社区发展。因此,可以在场景理论的视角下,探索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与场景相关思想模式结合的可行性。以天地人和文化价值观为基础,把社区老年文化建设问题视为导向,将场景理论思想、模式、要素和价值观引入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研究中,提出针对问题的建设策略,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探索。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深,提高老年人文化生活满意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是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载体,深化研究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相关联的内容,成为提升老年人文化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方法。面对老龄化趋势加剧、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阶段变化、居民自我意识提高以及经济发展形式转变的情况,社区老年文化建设需要因时制宜地引入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以适应新的变化,为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作为一种研究城市与社区发展的新范式,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场景及相关概念,认为文化是当下阶段推动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扩展对文化、消费等要素的研究,通过场景的概念分析文化价值观吸引居民聚居的机制,进而讨论对城市、社区等经济与社会层面发展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引入场景的概念、模式等内容,解读场景理论的框架方法,在分析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相关联的内容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场景理论与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内容与模式的对应与融合,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方式作进一步探讨,并就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场景是促进城市发展的社会空间,文化及其设施是促进城市社区发展新的动力。城市发展的动力会随时代的改变而一直在变化,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土地、资源、资本等生产要素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即生产要素说。在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背景下,以西奥多·舒尔茨、詹姆斯·科尔曼等为代表的学者觉得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也即人力资源说。20世纪80年代,城市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文化娱乐、金融商贸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兴起,过去的“生产要素说”“人力资源说”已不适于解释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以特里·克拉克等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文化活动、消费等是新阶段城市发展的动力,在过去两种城市发展动力学说的基础上增加文化消费以及设施的因素,为研究城市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与模式增加了新的维度,并提出了场景的概念与理论(见图1)。场景是由多样性身份与背景的居民,在相应设施或场所进行文化、消费等实践活动,并表现出一定文化价值倾向的社会空间。不同于过去抽象化认识文化与发展的关系,场景理论集合具有文化价值的消费实践活动符号的空间,从消费活动所衍生的文化与社会组织形式入手研究场景对城市社区发展的影响。[1]场景理论认为,透过文化娱乐消费活动的发生,引领文化价值观与精神生活的建立,能吸引人口到城市或社区中居住、生活,以促进城市、社区的发展。[2]文化、娱乐及相关的设施与活动因素慢慢的变成了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构建场景的目的是为促进城市与社区的发展。

  场景是容纳居民文化消费活动的社会空间,而社区老年文化是社会空间的一部分,二者的组成部分和要素存在共性,也有不同,通过对比借鉴以丰富社区老年文化的内涵。

  (1)场景要素。场景要素有五个:社区环境(邻里);街区、公共设施组成的物质场所;多样性的居民,包含着性别、民族、阶层、教育背景等区分方式;环境、设施、居民等要素的组合,社区或城市的活动;场景所蕴含的价值取向。[3]场景的要素包含了精神、物质与活动三个层面,人的行为与活动要素是具有精神内涵的物质活动的实践,将活动作为精神与物质的中间要素,以新的方式来解释社区的发展,将人的社区消费、文化等活动纳入研究框架之中。在芝加哥学派的视野中,文化与消费的场所即设施不应被简化、孤立化为一个个原子,应该将其视为在文化消费活动发生过程中构成文化价值观的场景这一整体的一部分,不同场景由文化消费设施的组合构成方式决定。[1]

  (2)社区老年文化构成。社区老年文化包含了老年人在社区中文化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内容,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要从这两方面入手。[4]构成要素主要有两种:一是承载老年人日常生活、文化活动、消费娱乐等的物质设施;二是老年人文化与精神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文化价值观,即老年人的行为习惯、文化活动、社会共识等。物质设施与文化价值观两大要素分别对应了物质硬件条件与文化精神两大范畴的内容。

  社区老年文化通过借鉴场景的要素构成,将消费文化活动吸纳为新的构成部分,兼具文化价值观与设施特性的活动与消费符号,扩展社区老年文化的研究要素与维度,为理解社区老年文化增加了新视角,在内容上增加了新的支撑,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工作方法上增添了整体性的格局。

  场景与社区老年文化的模式,都将居民的文化与价值观视为研究的中心。二者的不同在于组建文化与价值观方式的主动与否,建设目标与实际的需求的匹配程度。

  (1)场景理论发展模式。场景理论让研究者站在文化与消费活动的视角去理解与认识消费实践活动与场景价值取向等对城市、社会、社区发展的影响,从场景的结构、价值取向等维度出发去分析理解具体的过程。场景理论的模式通过判别社区环境、活动、设施和居民的组合所产生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理解社区、城市等实体之间的不同。不同的个人、群体寻找对自己最合适的场景聚居、生活、工作和进行文化活动的实践,这一过程为社区、城市带来活力,推动城市、社区的发展(如图2所示)。[1]其特点在于尊重社区、城市的现状,鼓励居民与群体的自主能动性,突出居民参与及文化价值观在社区、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2)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模式。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经历了从政府主导推动到鼓励群众与社会力量参与,从侧重硬件设施建设到兼顾硬件条件与软件管理上的水准建设的变化。社区文化建设的机制主要有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认同三种形式,政府、社会和居民三个建设参与方各展其能、层层带动、相互促进,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构成了互动关系。[5]以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为基础,通过活动组织、文化宣传与设施建设管理等方法,完成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如图3所示)。[6]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以政府领导为主,侧重于从政府意志与任务出发进行的建设,内容偏向硬件设施建设、制度完善以及活动组织等。

  场景模式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而言,可以借鉴其自下而上的方式,了解居民的文化价值取向,观察居民的消费文化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强化政府的引导职能,迎合新常态下经济与社会形势的特点,让文化建设的成果更符合居民的需求,更高效率地建设文化进而促进发展。

  文化价值观能判断个体、群体或区域人精神文化的取向与准则。深入理解文化价值观可以准确地把控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方向,增强居民认同,促进居民参与。

  (1)场景的文化价值观。场景中的设施与文化价值都倾向消费特点,其文化价值观可以从三个广义维度来理解(如表1所示):一是戏剧性,讨人喜爱的外表,自我表现的形式,个体在群体中塑造属于自身个人的正面形象;二是原真性,原本的自我能不能与当地风气相容,是被认可还是被否定,相通相融的状态所带来的愉悦感受;三是合理性,合乎伦理道德而带来的欣慰感,领导方对个体的行为对错与否作出判别。[1]场景的要素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与价值取向,要素组合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2)社区老年文化的价值观。社区文化是文化价值观的体现,[7]在当前社会转型与经济结构及形式变化的背景下,加强对文化价值观的研究与建设是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建设的关键。增强居民认同和归属,促进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同时又尊重地域之别、社区之别等建立适合各自特点的价值观是当前的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社区各人群文化建设的指导,它分为国家、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以24个字概括中央对文化价值观建设的总体框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胎于我国的优良历史传统文化。[8]以儒家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将天地人和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从天地人三个层面来展开个体对待自然、社会与人的一整套文化价值观。

  场景从不同社区居民特点入手,分辨居民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对于社区老年文化的价值观建设而言,可以建立各自社区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以适应居民需求的不同。场景中文化价值观判别所带有消费倾向,启发社区老年文化从文化消费实践的角度入手,通过组合文化与消费符号,具象化社区老年文化,强化文化价值观的建设力度。

  1.社区老年文化。社区由具有类似生活方式或利益关系的人群组成,他们在一定空间区域内生活,在文化层面上人群和社区要素被联系在一起。[9]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和社会角色改变,类似的活动区域、类型和文化价值观让他们聚集在一起。社区文化是人与社区环境等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总和,通过建设的方式促进文化的繁荣、社区的良性发展,给人带来更好的生活感受。老年文化建设已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优劣关系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好坏。[10]

  通过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有助于增强社区老年人的凝聚力,加强对社区的认同感,调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11]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的满意度,让老年人积极应对老化,愉快充实地度过晚年生活,促进社区关系的和谐。

  2.社区老年文化的问题。伴随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长足发展,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社区老年文化管理欠佳,建设力度小且方式被动。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与社会整体文化的发展存在差异,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力度不足。基层政府与组织缺乏管理经验,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与活动管理呈现无序状态。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对老年人需求认识不足,建设方式是被动解决问题,难以及时并恰当满足老年人需求。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缺乏效率,老年人参与社区的作用被轻视。社区需要基层政府组织调动各个要素与部门积极合作,管理水平和规范程度都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管理力度有影响。[12]

  (2)老年文化设施建设不合理,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社区老年人的文化设施建设不能满足文化活动需求,部分社区的设施陈旧简陋,规模不足,制约了活动的开展,而另一些社区的设施规模与类型不合理,出现闲置。由于所有权、管理权限的不合理划分,很多设施被非老年文化活动占用,社区与文化部门协调不周导致设施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13]

  (3)老年文化活动要素匮乏,服务水平不高,老年人参与度低。社区老年文化活动的要素与形式相对乏味、形式单一、缺少创新。一些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对老年人的喜好和需求没有系统性了解,没有按照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组织与设施安排。

  服务管理人员对老年人认识不足,忽视了老年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改进与创新的作用,机械地执行文化建设的具体政策、工作计划,社区老年文化的服务与管理专业化水平不足,难以给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文化活动。[13]

  (4)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研究待深入,要跟上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式。学界对社区老年文化的研究尚不充分,理论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与实际需求脱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出现滞后现象,[14]现阶段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与社会转型背景下,如何处理老年人消费文化行为与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关系正待深入研究。

  (5)文化价值观建设力度不足,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保持消耗性特征。长期以来社区文化建设一直侧重于硬件设施建设与文化活动的组织,对于文化价值观的建设与引导一直缺乏力度。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等存在盲目性,与老年人文化价值观和精神生活需求脱节,不能通过良性互动产生强势有力的精神文化。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仍是消耗性的公共公益事业,建设方式缺乏活力。

  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研究,需要在原有的成果之上,引入新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从民间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结合当代现实需求,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来丰富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方法。关注老年人文化和消费的活动,将他们视为新的动力来指导社区建设与发展,以新的视角、模式和价值观判别来看待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当今社区老年文化发展脉络,引导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更好的发展。

  1.从研究对象来看。文化是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研究的核心对象,通过发挥政府领导、基层组织调动与执行、社区老年居民参与,以设施和社区为载体,让文化活动得以开展与发展,形成社区老年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是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过程与目的。场景理论将文化与精神价值观视为社区、城市等单元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通过研究消费与娱乐活动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观来解释空间的变化与发展。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与场景理论在研究的主体对象上产生了交集。

  2.从研究目的来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满足社区老年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求,达到社区和谐的目的,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居的基础上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享的老年人生活理想。场景理论通过搭建场景,通过特定的文化价值取向来吸引对应的居民或群体入住,通过建设文化的方式来促进社区、区域、城市的发展进步。二者都希望促进文化的发展、发挥文化的作用,达到以人为本的建设目标,促进居民生活和谐。在研究目的上,两者的理念不谋而合。

  3.从研究广度与深度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研究方法在于从具体实践中总结问题,分析政府、社会和老年人各方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场景理论的研究思想、要素分析和研究模式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研究搭建了整体合一的分析要素关系互动的方法,深化了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深度,发挥了引导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作用。通过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研究,场景理论的研究广度可以得到扩充。

  笔者选取我国有代表性的老年居住安养社区案例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进行分析,运用场景理论的要素结构,结合案例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在硬件设施要素上,三家社区都做到了设施设计合理,满足基本需求,高标准建设。在老年文化建设的活动要素上,三家都遵循领导者、社区、居民三方互动,各自发挥作用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在精神价值观要素上,三家社区各有不同,分别是教会指导的宗教文化主题精神价值观、公司经营的消费文化实践价值观和政府领导的社区日常生活价值观。从三家社区的经营效益与社区活力表现来看,具有传统信念号召力和推崇文化消费活动实践的价值观,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大于传统政府领导的社区日常生活价值观,相对塑造的场景更成功,活力与效益更好。对比结果说明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需要打开新思路,从树立有号召力、归属感的精神价值观入手,通过文化活动形式的创新,引入新的文化要素与建设方式,以促进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发展。

  1.场景理论下社区老年文化要素。场景中的社区环境与邻里、多样性人群和社区人群活动三个要素扩充到社区老年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中,突破了过去对文化物质与精神二元结构的认识,将参与文化建设的行为主体、老年人群和活动行为纳入社区老年文化的组成要素,透过活动将物质与精神要素结合在一起,扩展社区老年文化组成的广度,丰富社区老年文化的结构。

  2.场景理论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模式。场景的目的是突出精神文化价值观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将场景中的各种要素结合,以一个更整体的方式研究城市社区的发展机制。通过了解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价值观取向,将文化建设中的物质、精神与活动要素重要性摆在同等地位,关注老年人消费文化实践过程,突出老年人参与角色的重要性,均衡政府、社会、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力量分配,给予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以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空间。

  场景理论视角下的社区老年文化建设,首先分析社区老年人文化精神与价值观的取向,依据特点对社区老年文化的要素进行组合,构成社区老年场景,通过社区发生的消费文化活动实践,不断吸引老年人迁入居住,促进社区老年文化的健康发展与良性循环,进而达到为城市社区发展作出贡献的目的(如图4所示)。场景视角下的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模式以主动的方式了解老年人需求的文化价值观,建设的形式更主动,建设成果更符合老年人需求。

  场景理论对于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使老年文化建设方式从被动熏陶走向主动参与,从消耗性的公共养老性事业变为消费性的促进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丰富要素并鼓励文化建设的特色化,满足社区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促进社区特色发展,走向个性化、品牌化。

  1.天地人和价值观指导下场景理论与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关系的互通。以天地人和为理想的文化价值观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留下了宝贵经验。中国人民自古以天、地、人三者组成的认识框架来认识宇宙、自然以及人,探索规律,预测天地变化,通过顺应自然得以生活发展,这是我国文化及价值观的认识原点。[15]东西方传统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存在内在共通性,都期望实现以人为本的社会理想。场景理论通过研究社区中的设施、活动组合所产生的价值观的不同,来看待不同人群的需求对应怎样的场景。以天地人和为代表的文化价值观是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认识框架与基础,是场景理论研究并适应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介质,方便了问题的研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认识基础。

  2.场景理论价值判别与天地人和文化价值观存在呼应。天地人和的价值观框定了我国文化价值观认识的结构与范畴,适应我国社区老年居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天地人和文化价值观包含了多样化的文化价值取向,具有普遍性与适应性,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石。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有助于加强老年居民个人和群体文化价值观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和谐的晚年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场景理论通过从居民消费文化实践的角度来了解人所在社会环境与消费活动实践的特点,以所表现出的系列价值取向总结社区不同的文化特点,通过不同的价值观吸引居民的聚居迁入。天地人和价值观为场景理论的价值取向的判别划定了适应中国人的取向范畴,目标都是达到理想的文化社会发展状态。二者相互结合可以促进研究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文化价值观的引导与建设具有的合理性与适应性。

  3.场景理论价值观判别结构与天地人和文化价值观对比。天地人和是古人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根基。《周易》提出,“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体现了将天地人三者合的思想。《周易》重视阴阳相和,探索的是天地人关系的和谐,道家、儒家也继承了这种思想。[16]通过追寻天地人和境界,探索天地之道,求人道与天道,即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统一,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目标。

  场景对价值观的维度分为合法性、真实性与戏剧性三个维度。通过理解传统文化中天地人的文化内涵,与场景的文化价值观体系下的相关内容进行对照,将天地人和文化价值观与场景文化价值观的判别维度对应,可以看出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认识结构与场景理论的文化价值观认识结构存在相似性,可以相互借鉴(如表3所示)。

  (1)“天”与合法性。天一般指天道,即自然规律、自然环境。人应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对于社区老年人,社区的自然环境、设施等物质条件可视为“天”,它们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必须顺从规律与客观现实开展活动与建设设施。

  合法性维度在场景理论的内容中,是对人、事、物等客观性存在规律的认识。这一维度中包括了信仰、道德、规律、对错等内容的判断,通过了解顺应“天”的规律,来看待自己行为的合法性。

  (2)“地”与真实性。天地被统称为自然环境,地可被视为是人在地上所处的地区、社会环境。老年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城市、社区邻里、社区组织等可被视为“地”,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人文、社会环境。人在顺应“天”为代表的自然规律之后,要根据所处区域、人文和社区环境特点来理解老年人的社会、文化与思想,需要与所在的人文、社会环境相互适应,在社会环境中立足。

  真实性维度的主要内容在于融入社区文化环境,避免孤立,获得社区内人群的认同,扎根于社区的文化环境。“地”的文化内涵是认识所在的具体地区与人文环境并加以适应,与真实性的文化内涵具有共性。

  (3)“人”与戏剧性。人是天地人三才的重点。孔子的老师老子认为,天地之间人为贵。儒家思想中心在于“仁”,人与天地自然需要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顺应与爱护天地,谋求自己的发展。人有着种族、年龄、性别等区别,需要了解人的不同特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明确定位。“人”的内涵就是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对活动、精神、文化等内容进行正确的管理与引导。

  戏剧性这一维度的内容聚焦在人的文化表现与价值取向上,戏剧性维度的内容聚焦在判别“人”的行为上。人是传统文化价值观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天地人文化内涵基础上,人的行为表现是文化价值观研究的根本。

  4.场景理论下的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建设探讨。歌德说,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需要传承传统与结合现实,组成适合社区老年居民文化实践与特点的文化价值取向体系。通过引入场景对价值观判别的特点与当今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结合进行叙述,吸取场景理论对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建设的可鉴之处,探讨理论层面的建设思路。

  (1)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建设的传承与创新。文化价值观需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吸取经验创新。通过传承以天地人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发扬优秀传统,遵循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创造可应用于场景理论的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体系,达到传承与创新的目的。通过突出消费文化设施在文化建设的作用,以及老年居民聚居产生的文化活动,组建场景概念下的老年文化符号,具象化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差异化建设不同社区的文化价值观,打造各具特色的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体系。

  (2)重新认识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角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对于每个具体的社区而言较为宽泛抽象,在指导文化价值观建设上难于产生区分,建设模式是自上而下的传达,缺乏对个体的了解,相似的文化价值观角色趋于边缘化,建设形式被动。场景理论对文化价值观的判别,可以对症下药分辨出不同社区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以产生特色与不同。在文化建设模式上,文化价值观成为文化建设的主要依据,通过主动了解老年居民的文化价值观特点以完善文化建设,角色变得更重要,形式更主动。

  (3)文化消费符号下具象化的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建设。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通过场景理论中趋于具象化、个性化的思想,以消费倾向的活动实践促进社区文化的发展与建设,进而促进城市的发展。通过文化与消费活动的符号组合,在了解老年居民的文化价值观前提下,让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具有更强辨识性和吸引力。以建设场景的模式,差异化建设不同的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这种独一无二的社区文化建设成果有利于老年居民的选择与聚居,尊重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百花齐放”,通过消费文化活动实践促进文化价值观建设,活化文化建设的机制。

  场景理论与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研究结合,突出文化与价值观力量在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的统领地位,从民族传统文化与价值观中汲取智慧。通过借鉴场景理论对要素分类与统筹的思路,重视要素关系的统筹协调。从政府职能转变、居民角色变化、设施要素分配、管理组织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强化政府引导功能、鼓励居民自治意识、丰富管理与活动的形式、合理布局设施建设,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

  1.突出文化与价值观建设地位,注重文化建设的特色。在精神层面上要迎合社区老年人的需求,让精神文化价值观符合老年人思想行为意识的常态,尊重我国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推动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发展,提高文化力量在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借鉴从居民文化价值取向出发建立场景的思想,并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将以天地人和等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引入文化价值观建设中,注重与社区老年居民的需求结合,明确社区老年文化价值观建设的内容与方向,建立具有个性与特色的独特社区文化价值取向体系。增强社区认同与归属,让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更幸福。

  2.统筹各方配合,整体视角建设。政府部门是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与推动者。伴随我国政治与社会形势的变化,政府部门在设计政策、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形式化与盲目化的问题。基层组织的管理与服务水平需要提高,以提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活动与组织形式。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处于各方因素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局面。

  场景理论认为应该将各种城市动力和场景要素对发展的作用统筹在一起研究,通过研究与理解老年人文化活动需求,政府合理的制定相关政策与工作内容,提高基层管理水平,拉进与老年人的关系,调动老年人参与文化活动与建设的积极性,让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多方因素能保持协调关系。在场景的价值观取向建设上,通过发扬天地人和的文化价值观加深对场景和文化建设的认识,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以天地人和为目标,实现各方和谐,推动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

  3.政府角色转变,文化建设变被动为主动。政府在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监督与指导的作用。通过理解场景理论的思想,增加文化建设中的消费倾向,发挥居民、社会和经济力量在其中的作用,政府部门除了扮演过去的领导角色还要增加协调和引导共同角色。

  政府与基层组织在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要当领导者,也要当引导者,让社区老年居民主动地适应、参与文化活动与建设。吸收场景理论从社区文化价值倾向切入来研究文化的方式,发扬民族文化、迎合现实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与消费符号的建立,在多方共同作用,各自主动发挥作用之下促进社区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管理上要赋予居民、社会和经济力量更多可操作性空间。通过引导社会与居民主动自发地投入建设过程,以建设社区老年居民喜爱的文化形式与文化价值观。

  4.鼓励居民自治、居民参与。文化活动需要居民、群众参与。俗语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起到领导指挥的作用,同时也要调动居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来参与以达到建设的目标。

  老年居民是老年文化建设的受益方,场景需要通过了解社区居民的文化价值取向来判断文化与消费设施、符号的组合,以迎合居民需求。老年居民需要自下而上的表达自己对社区、设施、生活及文化消费活动等的思想与意见,继而与政府、社会、经济力量相互配合,达到上通下达的状态。让老年人参与到文化建设的管理、组织与活动过程中,鼓励居民自主治理,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补充文化建设不足的部分,完善政府决策与社会建设实施的过程。

  5.丰富文化建设要素,发挥消费活动及符号的作用。老年人对文化活动需求越来越大,对管理水平与形式丰富度要求越来越高。社区老年文化的建设需要从社会经验与市场化运作中寻找新的方法。场景理论视角认为要加强对社区周边人文环境、精神文化价值观等要素的认识,增加对文化、消费实践活动与形式的关注。

  场景的文化价值观带有消费倾向,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深刻变革的今天,以灵活的消费经济方式完善现有文化建设机制,通过消费文化活动引进、吸引社会经济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以组合符号化的文化消费活动,让文化建设的形象变的具象化,吸引老年居民入住以及参与文化建设。通过发挥老年居民的智慧,创新机制、管理、组织形式,完善社区文化的建设。在文化建设上增加消费的倾向维度,让文化消费活动与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6.设施合理建设,注重因地制宜。设施是文化建设与活动的物质载体。场景理论认为以街区、设施等为代表的实体空间,通过承载文化、消费活动的发生,而被赋予了文化意义,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价值观。无论是设施建设的种类组合,还是设施本身的空间布局与建设规模,都应因地制宜,以满足老年居民需求,建设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合理的规划与建设。

  文化与消费设施的建设应该注重政府与社会经济力量协调配合,公益类与经营类文化消费设施建设要注意控制规模与组合方式的不同,迎合老年居民的文化与消费活动需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需要以构建不同的场景吸引当地不同的老年居民入住。通过个性化与特色化的建设方式与组合,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提供差异化的建设成果,满足因地制宜以保证个性与特色的要求。

  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方式是为老年人提供环境设施、引导精神文化价值观树立和组织文化活动实践。针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管理不当、设施不足、活动乏味、研究不深和精神乏力的问题,以场景理论的思想视角出发,将场景要素、建设模式和文化价值观判断等方面与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结合,在民族传统天地人文化价值观基础上提出新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框架。

  场景理论将具有消费倾向的文化实践视为推动社区发展的动力,把具有文化价值观的文化符号视为组成场景的基础,将文化价值观视为组建场景的依据。社区老年文化建设通过吸取场景理论的这些特点,通过重视文化价值观、各方统筹整体配合、转变政府角色、鼓励居民自治与参与、丰富文化符号等要素的引进、合理化设施建设等策略的提出,形成传承传统、承接现实的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工作方法与结构框架,变文化建设的模式由被动为主动,通过促进消费实践和重视文化价值观建设的方法,达到文化建设各参与方、各要素和建设成果本身的和谐,扩展场景理论的研究广度,促进社区老年文化建设研究的探索,以实现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新的发展。

  [1]吴军,夏建中,特里·克拉克.场景理论与城市发展——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新理论范式[J].中国名城,2013,(12):8-14.

  [4]吴,冯杰.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城市社区老年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5,(10):52-59.

  [5]张玉枝.上海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01,16(4):80-84.

  [6]周晨虹,马兆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1):1-3.

  [7]吕华.关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4):43-43.

  [8]刘芳.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滋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5,(1):20-25.

  [9]姜振华,胡鸿保.社区概念发展的历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4):121-124.

  [11]王龙飞.社区老年人文化建设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62-63.

  [12]朱莉.社区老年文化建设发展路径解析[J].大众文艺,2016,(2):10-10.

  [13]宋丹丹.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J].菏泽学院学报,2009,31(1):88-91.

  [14]张侠.关于丰富老年文化生活的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50-51.

  [15]刘长明,管斌.和谐的力量——以中国文化为背景[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453-457.

  [16]胡飞.试析中国古代的“天地人”观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2):229-232.

  [作者简介]庞春雨(197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硕士,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产品展示/  

和火狐类似体育平台/  CONTACT US

联系人:冯一
电话:0512-67421090
邮箱:senaokeji@163.com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新天翔广场A座1528室

服务热线

0512-67421090

功能和特性

价格和优惠

获取内部资料

扫一扫